廉洁文化|名士文化篇之张养浩

2022-12-02 21:04:43 浏览量:48 责任编辑:王广福

趵突泉是外地游客打卡济南的首选,在来鹤桥上与趵突泉合影留念是游客们的标准动作。照片中最醒目的除了三股水之外,那座黄瓦朱柱的四角攒尖亭则更显得古朴大气,抱柱楹联“三尺不消平地雪,四时常吼半空雷”则如点睛之笔,把趵突泉的形态与气势表达得淋漓尽致!这幅楹联的作者,就是元代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教育家,济南人张养浩。

张养浩(1270年—1329年),字希孟,号云庄,又称齐东野人,他创作的散曲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脍炙人口、传诵至今。

张养浩自幼以拾金不昧、勤奋读书而闻名乡里,先后被荐举为学正、礼部令史、御史台掾属,授堂邑县尹。元武宗至大年间,拜监察御史,因直言劝谏忤逆丞相被罢。元仁宗时,任中书省右司都事,累迁礼部尚书。英宗即位,改中书参议,未几辞归养亲,所居“云庄”。元文宗天历二年(1329年)四月,关中大旱,张养浩复仕,为陕西行台中丞,后因操劳过度逝世。

张养浩进入仕途之始,便立下报国之志,在宦海沉浮中矢志不渝,坚守原则。元至大三年(1310年),面对元朝腐败的吏治和日渐混乱的政局,张养浩犯颜直谏,上《时政书》,直斥朝政沉疴十害,条条可置自身于死地。《元史》评述曰:“言皆切直,当国者不能容。” 张养浩又于至治元年(1321年)上《谏灯山疏》,劝诫元英宗勿玩物丧志,应心系天下和百姓。其忧国忧民、冒死直谏的勇气和担当,令人肃然起敬。

张养浩虽宦海一生,政事繁忙,但为官之余,极其重视对子女的训诫和教育,专作《家训》一篇以示后人。他在《家训》中明确指出:为官者要廉洁奉公、励精图治,不能沉溺于声色犬马、骄奢淫逸。其子张引一直伴随父亲左右,深受其言传身教的影响,继承父亲先志遗风,一生为人正直、兴学教民、守身遵法、忠心报国。

张养浩一生居官清正,为当代及后世称扬。文宗天历二年(1329年)关中大旱,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。既闻命,遂“散其家之所有”,“登车就道”,上任后,“凡所以力民者,无所不用其至”,四个月吃住在公署衙门,每念及民生痛苦,伤心悲悼,终因劳瘁而卒。“关中之人,哀之如失父母”。

张养浩一生酷爱园林艺术,喜欢收集奇石,其中最著名的四座以其形态特征被称为“龙、凤、龟、麟”四大灵石。如今,龟石就耸立在趵突泉东门内广场西侧,玲珑剔透、姿态优美,属奇石中的珍品,已收入《中国赏石大典》,为济南第一名石。